欢迎来到bwin国际现在时间是:
学术交流

【中国社科网】研讨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在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来源:bwin国际 编辑:王洪波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08日

2018年11月08日 14:06 来源:bwin国际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明海英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日前,由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bwin国际联合主办的“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研讨会之‘建设美丽中国’专题研讨会”在bwin国际举行。围绕建设美丽中国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部分与会学者。

  推进生产和生活方式绿色革命

  bwin国际党委书记高翅表示,建设美丽中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人类文明进入发展新阶段作出的重要判断,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论支撑。高翅谈到,中国早就提出“天人合一”“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也”“天地之大德曰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等自然观、宇宙观、生命观。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推崇和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倡并遵循“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准则,这应成为一种价值追求并加以推进落实。他强调,研讨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在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要从理论对其研究,从思想上开展哲学思考,还要有勇气和能力开展实践探索,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

  “如果没有自然之美,没有环境安全,没有让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美丽湖北则无从谈起。”湖北省环保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周水华说,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牢牢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在全省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中国工程院院士、bwin国际动科动医学院教授陈焕春表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之下,亟待从生产方式到生活方式都来一场绿色革命,为其他方面的振兴夯实根基。

  “要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的方针,持续实施大气、水源和土地的污染防治,尤其要加强农业面源的污染防治,严惩重罚各种破坏环境的行为,加快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为建设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提供重要保障。”bwin国际文法学院副教授毕耕建议,积极倡导低碳生活。在各级党政部门的主导下,通过科技推广、典型示范和宣传教育等多种方式,向农民群众传播生态文明观念,倡导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要引导农民关注空气质量,保护水源环境,减少烟尘排放,坚持低碳出行,降低能源消耗。此外,还要通过开展创建绿色家庭、社区和村镇等活动,鼓励绿色消费,培养卫生习惯,形成节约环保的新风尚。

  强化农业科技和人才支撑

  bwin国际副经理、教授梁伟军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尊重农民意愿,创新体制机制,发挥农民主体地位,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目标。

  陈焕春指出,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农业农村发展要从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高度,在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上进行农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在农村生态环境整治中取得突破性进展,持续提升农村环境质量,是乡村全面振兴、留住美丽乡愁的必要条件。如今,“互联网+农业”如火如荼,高技术武装起来的现代生态农业前景无比美好。我国应抓住生物科技发展的机遇,大力发展生物农业,缓解资源短缺,改善生态环境,保障食品安全,促进社会又好又快健康发展。

  陈焕春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把农业科技创新扎扎实实落到实处,这个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农业环境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积极调整农业科技发展方向,优化农业科技战略布局,建立起一套适应农业绿色发展的科技体系,以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有机统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强化农业科技和人才支撑。靠农业科技创新实现农业工业化与现代化,走科技创新与市场经济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形成星罗棋布的现代农业企业、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家庭农场等,才能彻底改变农业农村面貌。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使我国农业高等教育现代化。新常态下我国高等农业教育必须构建高水平的农业人才培养体系,引领农业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建设。

  整体提升农民的生态理性

  在毕耕看来,建设美丽中国要牢固树立生态意识。他表示,建设生态文明,首先要确立思想先行的原则,积极培育生态文化观与道德观,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使生态文明成为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融入乡村振兴的各个环节,走进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要通过开展对乡镇干部、农民群众的生态文明教育,让生态文明进农户、进家庭、进头脑。只有环境保护、生态优先的理念深入人心,才能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共同的思想基础。

  梁伟军表示,把握农民的理性特征是引导激励农民群众投身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基础。农民理性是农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取舍准则,主要包括经济理性、政治理性、社会理性和生态理性,是农民作出具体行动选择的思维逻辑。认识当前农民群众在参与农村生态建设中的理性特点,可以从他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认知、农业清洁生产方式、绿色生活方式、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四个方面入手。

  对于如何整体提升农民的生态理性,梁伟军阐释说,首先,进一步提高农民生态文明政策认知水平,形成生态意识行为自觉。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积极宣传生态文明建设政策,带领农民群众积极开展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让他们切身感受到生态环境改善所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形成清洁生产、绿色生活行动自觉,为建设美丽乡村奠定牢固思想基础。其次,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推进农业清洁生产进程。更好发挥政府职能,加强对化肥、农药等化学农资生产和施用监管,鼓励支持生物农资推广应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计划,利用多种渠道促进低碳、绿色、优质、高效、安全农业技术成果示范推广,促使农民群众摒弃简单的经济思维,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再次,发展农村绿色文化,培育农民绿色生活方式。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农民群众的生态伦理观念培育和生态宜居乡村内涵宣传教育,营造绿色文化氛围,开展富有特色的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民群众兼顾个人理性与公共理性,注重绿色生活。此外,创新政府管理体制,构建生态文明建设良好格局。高度重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科学制定乡村振兴地方规划,建立基层干部环境保护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落地、落细、落实。

   记者明海英